>
译语服务   Our Service
你的位置:首页 > 译语服务

耳语翻译-上海同声传译公司

2020/7/30 19:04:28

  

耳语同传是同声传译的一种形式,简单归纳下就是译员坐在或站在一到两位受众后面或中间,在不用同传厢和耳机的情况下依照同声传译的要求轻声将发言人的话翻译给受众。在外行看来,耳语同传不如坐在箱中使用设备的同传“高级”,其要求自然不如后者高。但译语翻译的译员认为,耳语同传因其工作的特殊性,具有使用设备的同传所不具备的难度和特点。今天就和大家简单分析一下。

在一些人看来,耳语同传因为不用设备,所以不用翻译得那么准确,做成短交传或只翻大意就OK了。但站在受众的角度想想,谁不愿意摄取尽量多的信息呢?如果演讲者洋洋洒洒说了2分钟,身为翻译的你只跟受众说“他/她在向大家表示感谢”,受众心里会怎么想?即便这是事实,难道受众对翻译的水平和印象不会暗中打上问号?尤其是喜欢根据现场反应随机应变的演讲者,不能根据之前发言人演讲的内容马上做出回应简直是灾难,而翻译很容易被认为是造成这一切的“替罪羊”。因此,耳语同传译员要尽可能做到准确、及时。

与使用设备的同传相比,耳语同传有两个优势:在译员尽最大努力的前提下,准确度上可以略逊于使用设备的同传;因为译员离受众很近,便于察言观色,根据受众的表情和神态及时做出调整。专业的同传设备具有收音、隔音作用,能做到听、说分开。译员通过耳机可以听清演讲者的发言,同传厢的存在确保其不受外界杂音的影响,红外频道使得译员的声音直接传到听众手里接受设备的耳机中,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而缺少这些设备,译员面对的干扰因素则陡然增大,不仅要努力捕捉现场演讲者的声音,还要听着自己翻译的声音和来自外界环境的杂音(比如咳嗽、手机铃声、搬动桌椅发出的声音),这些势必会对翻译的质量带来或大或小的影响。因此,译员在尽自己最大努力、保证语句和逻辑框架整体完整顺达的前提下,允许出现跳词跳句的情况。译员出了同传厢近距离接触受众,可以根据受众的表情神态及时调整语句与用词。比如当听众露出不解或疲惫的表情,译员可以适当放慢速度或解释,或归纳,可以稍微落后于演讲者以确保听众理解;当听众不时点头、微笑,译员可以从中获得激励,保持现有语速和节奏。

与使用设备的同传相比,耳语同传最大的挑战在于:对译员抗干扰能力要求高;现场控制能力要求高(如音量不能过大或过小以免影响别人或受众;语速要随发言人而调整;要有察言观色的能力,看出受众对哪块感兴趣,哪块一带而过即可);体力要求高(很多会务方出于省钱的目的,往往让一名译员做半天或一天耳语同传;而带设备的同传经常是至少两人一组,15-20分钟一换人)。耳语同传不仅需要克服上述挑战,有时还要应对来自现场的突发情况。说得简单些,坐在厢子里的同传过一段时间一轮班,听众有时分不清是哪位译员在翻。但出了厢子的耳语同传坐在那里一目了然,有时会直接遇到精通双语人士的质疑:一位译员做耳语同传时就被一个专业人士当场指出某处翻得不准确,某处没听出来等等,场面非常尴尬。

对于耳语同传,除了技术和水平上的要求外,还需要注意礼仪:因为译员需与受众“亲密接触”,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持口气清新,衣着干净,身上没有怪味(包括过浓的香水味);要注意关闭手机或调成振动,以免翻译一半铃声响起干扰现场;要注意控制音量,既不能过大干扰别人(尤其是发言人),也不能过小(尤其是同时给两位受众做耳语时);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目光交流,时刻留神受众的表情和反映(特别是同时给两位受众做耳语时,双方都要兼顾,不能只看一个人而忽视另一个),学会察言观色(例如受众非常疲惫或不感兴趣时,可以适当“偷懒”)。


微信扫一扫,马上联系我们客服人员: